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明国士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大明国士 第238节
      朱棣微笑着看着陈堪,他不相信陈堪会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。
      这小子,还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。
      不过,朱棣要是这么容易被拿捏,他也就不是朱棣了。
      他笑着说道:“朕的意思嘛,很简单,既然下西洋之事是你在背后推动的,何不干脆走上台前呢?”
      “走上前台?”
      陈堪瞪大了眼睛,他在想要不要扯个疯给朱棣看看。
      这是一个老丈人应该对女婿说的话?
      他难道就一点都不顾及他的女儿有可能会变成寡妇吗?
      君臣二人在这里斗心眼,马和就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。
      看到这里,他觉得他也应该打上一记助攻,谁让朱棣是他的主子呢。
      他慢悠悠的开口道:“奴婢倒是觉得陛下的提议很好,陈大人是最先知道海外蕴藏着着无数财富的人,这便是占了先机,况且陈大人聪慧过人多智近妖,若是能亲率船队出海,确实比奴婢一个残缺之人更加妥当!”
      “马和,你...”
      陈堪难以置信的看着马和,丫的老子刚才还给你留了几分颜面,现在你转头就把我卖了?
      你丫不厚道。
      一想到将来历史书上的郑和下西洋变成陈堪下西洋,陈堪就忍不住抽了抽嘴角。
      下西洋这样的功业,陈堪当然想要。
      但是他懒啊,而且他不想吃苦。
      一次远洋航行少则数月多则数年,没有女人也就算了,大海上的风浪还大。
      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葬身大海,成为鱼鳖的养分。
      像陈堪这样习惯了养尊处优的人,让他去带着船队远航,那不是要他的命吗?
      “不行不行不行,臣不是那块料。”
      陈堪将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,想都没想就否决了朱棣和马和的提议。
      不就是要找个借口吗?
      没问题!
      别让我上船,一切都好商量!
      “臣觉得,陛下的侄子很有可能流落到了南洋地界,陛下不如派出一支船队去寻他回来,毕竟是一家人嘛,陛下觉得呢?”
      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瞬间脱口而出。
      闻言,朱棣一愣。
      随后大喜,抚掌大笑道:“哈哈哈哈,不错不错,朕的侄子流落在外,朕身为亲叔叔又岂能任凭他在外面吃苦,自当遣人去寻他回来,如此,方能对得起太祖先帝与大行孝康皇帝。”
      侄子是哪个侄子,陈堪没有明说,朱棣当然也不会说出那个名字。
      反正百官问起,马和的船队就是去找侄子。
      至于找哪个侄子,你他妈管得着吗?
      有了说得过去的理由,那海禁之事便可以暂时先放到一旁。
      至于那些人,朱棣决定再找机会收拾他们。
      他召陈瑛回朝,为的不就是这些事情嘛。
      反正多余的人都杀了,他也不在乎多杀一些人。
      朱棣的大笑声惊醒了陈堪。
      妈的,又被恐吓了?
      看着陈堪神色数变,朱棣更是乐不可支。
      马和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奸计得逞的微笑。
      看着两人现在的样子,陈堪也忽然笑了起来。
      在历史上,朱棣也是用的这个理由,然后往着内库里大把捞钱。
      永乐后期的郑和团队,几乎包揽了大明所有的海上贸易。
      但也是因为朱棣做得太独,以至于朱棣去世之后,朱胖胖就在文官的怂恿下第一时间废除了下西洋的政策。
      虽说到了宣宗年间,小胖墩朱瞻基又让郑和下了一次西洋,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。
      郑和死后,文官集团干脆一把火将郑和留下来的海图与宝船设计图等全都烧了。
      确定了下西洋之事,接下来便是打造下海所用的大船。
      但光靠马和从倭国带回来的那一百万两白银,想打造出来一支远洋船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      当然,朱棣说让陈堪用那一百万两银子去打造一支船队,属于玩笑的成分居多。
      身为这个国家的掌舵人,他很清楚打造一支船队的靡费有多大。
      既然已经从陈堪身上榨出来自己想要的,朱棣也不打算继续恐吓陈堪。
      他将摆在桌子上的地球仪转得飞快,随后淡淡的朝马和问道:“朕的内库,还有多少钱?”
      朱棣的内库,名义上的掌控者是徐皇后,但实际上的掌控者却是身为朱棣贴身内侍的马和。
      马和从洪武年间便跟随朱棣南征北战,整个宫人群体之中,朱棣唯一信任的人,也只有马和一人。
      从某些方面来说,朱棣对马和的信任程度甚至还要超过留守北平的那位世子爷。
      马和是明白人,他自然明白要带着一支船队去远航,打造船队的钱国库肯定不会出。
      那么这笔钱,便只能由朱棣独家赞助。
      在心里盘算了一下,马和恭声应道:“回陛下,内库的银子,目前能够动用的,约莫有三百万两。”
      马和也留了个心眼,只说能够动用的银子,而不是内库有多少银子。
      显然,在他的心里,陈堪虽然是陛下的女婿,但依旧不足以让他信任。
      万一将朱棣内库的数额泄露出去,户部一定会跑到朱棣面前哭穷,然后想方设法的将朱棣掏空。
      这样的事情,大明的官儿真的做得出来。
      陈堪也不在意,反正接下来的事情已经和他没关系了。
      能拿到下西洋的首功,陈堪表示他已经很满足。
      听完马和的话,朱棣沉声道:“朕将刘家港划给你,再从内库提三百万两银子给你,两年之内,你务必要为朕打造出一支能够纵横四海的船队出来。”
      “奴婢领旨!”
      马和从凳子上起身,恭敬的跪在朱棣面前。
      他知道,从今往后,朱棣能不能在百官面前挺直了腰杆说话,就看他未来的表现如何了。
      “另外,你的名字朕觉得有些不妥,马姓不雅。”
      朱棣沉思片刻,忽然说道:“郑村坝之战,你为朕立下了赫赫战功,那也是你的成名之战,朕便赐你郑姓,从此,以郑和为名,你以为如何?”
      马和大喜,五体投地道:“谢陛下赐姓!”
      天子赐姓,这是何等的殊荣,更不要说马和只是一个宫人,天家家奴。
      自古以来,哪有能被天子赐姓的宫人,马和可谓是开天下之先河了。
      陈堪亲眼见证了这一幕,也是发自内心的为郑和感到高兴,当即改口道:“郑将军,恭喜,恭喜啊!”
      “平身吧,明日朕自会将赐姓之事明发天下,从此以后,你便是郑和,另外,尔既是武将,往后在朕面前自称微臣即可。”
      不得不说,朱棣在收拢人心方面确实很有一套。
      郑和虽然是个太监,但也是万军阵中杀出来的铁血汉子,此刻竟然被朱棣一句话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      郑和哽咽道:“臣领旨,臣定将为陛下肝脑涂地,死而不悔。”
      陈堪也没想到,他竟然会有幸亲眼目睹朱棣为郑和赐姓这一幕,说不定在后世史书之上,他作为见证者,史家也会为他多添一些笔墨。
      “陈堪。”
      “臣在。”
      为郑和赐完姓,朱棣转头看向陈堪。
      “说起来,你为朕立下的功劳也不算少了。”
      “有功不赏,实非明君也。”
      朱棣回想了一下在他登基这些日子立下的功劳。
      削藩之策,清剿白莲教,提出改土归流,提督五城兵马司,分封草原,献上地球仪,还有在军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的热气球。
      原来不知不觉,陈堪已经为大明立下了这么多功劳?
      细想之下,朱棣甚至觉得这半年多以来,满朝文武干出来的事情还没有陈堪一个人干得多。
      他忽然正色道:“陈堪听封。”
      陈堪一愣,赶忙起身来到郑和边上跪下。
      “臣陈堪,聆听圣训。”
      弯腰低头,陈堪现在已经很熟练了。
      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年代,陈堪除了刚刚来到大明之时在心中有过不忿,现在却是已经没有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了。
      遇上了朱棣,管你什么穿越者,也只能在匍匐在他的脚下任他驱使。
      “咳...”
      清了清嗓子,朱棣淡淡的说道:“陈堪,尔父本为淮西勋贵,但最后行差踏错,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。
      但朕如今御极大宝,往日之事,朕不欲追究,尔起于微末,立下诸多功劳,若不大赏,岂不是佐证朕为昏聩之君?
      然尔父普定侯一爵,乃是太祖先皇帝亲口收回,朕身为人子,亦需为尊者讳。
      今日,朕钦封尔为靖海侯,只盼尔不负朕意,辅佐朕靖平四海,尔意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