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横刀十六国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横刀十六国 第255节
      但一朝天子一朝臣,梁王对他们并不在乎。
      所以为冉魏殉国是应该,但为梁国殉国,苏彦心有不甘。
      这时苏权提着长刀走了过来,刀锋上还在滴血,“我家奉梁王之命守土,父亲贵为一郡太守,外贼侵我,自当舍命而守,无愧于天地,无愧于梁王之托!”
      赵耳厉声道:“公子欲为梁王尽忠,我等却是不愿!”
      “你不愿?”苏权忽然一刀刺出,捅入赵耳面门,“永嘉之乱以来,皆是此念,华夏方才沉沦!”
      鲜血飙溅,染了苏权一脸。
      在场之人都愣住了,苏彦指着他怒骂,“你……你这逆子疯了么?定是中了那李跃邪……”
      “敢有投敌之念者,皆如此人!”苏权拔出长刀,凶神恶煞的盯着众人。
      这把刀恰恰是李跃送给他的,但凡在尚武堂表现优异者,皆由梁王本人当众赏赐。
      投降已是城中军将的共识。
      苏权杀了赵耳,只会激怒其他人,都是刀尖舔血之人,为了活下去,死个把人再寻常不过了。
      军将们你看我我看你,手按刀柄。
      而苏权身边也聚集了数百不愿投降之人。
      两边目光中的杀气愈来愈浓烈。
      “逆子、逆子,我苏彦竟生出此等逆子,你我父子从此恩断义绝,与我赶出城去!”苏彦一脚踹在苏权肚子上,将其踢退五步。
      面对自己的父亲,苏权自然不敢刀兵相见,只能默默忍受。
      但苏彦余怒未消,一脚又一脚踹在他胸甲上,将他从城墙踢下石阶。
      “去寻你的梁王,今日之后再无你我父子!”苏彦暴怒,又将他从石阶踢进城中。
      而城中千余骑兵正列队而待,这支人马是苏彦的亲信和心腹,装备精良,人皆三马,一直未曾参与守城大战。
      “滚,都滚!”苏彦深深望了一眼苏权,转身回到城墙。
      苏权泪如泉涌,双膝跪地,朝苏彦磕了三个响头……
      第三百三十二章 势
      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大战,作为燕国第一名将的慕容恪不可能不下场。
      李跃就盯着鲁口方向,认准慕容恪,对常山一概不理。
      国力比不上别人,是客观存在的事实,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。
      燕国正处于巅峰之时,西路的十几万人马并不是燕国的所有实力,盲目出击,只会重蹈冉闵之覆辙。
      兖州的镇军陆陆续续聚集在黎阳,随时准备支援鲁口,青州各地的镇军也聚集在渤海。
      杨略更是将七成的校事调往鲁口,一旦吕护倒向慕容氏,会立即发动兵变。
      这场大战进入关键时刻。
      “殿下……”张生野苦着一张脸。
      “说。”
      “慕容垂猛攻真定,苏彦抵挡不住,投降燕贼,其子苏权杀出重围,率百余骑返回邺城,慕容垂挥军向南,常山各军纷纷退守巨鹿、安平等郡……”
      常山失守,李跃早有心理准备。
      苏彦仅凭万余人马抵挡慕容垂半个多月,已经尽力了。
      “苏权何在?”
      “殿外等候殿下召见。”
      李跃起身,亲自出殿迎接,此子倒也忠勇,没有跟着苏彦投降慕容垂。
      忠诚是李跃最看重的品质,即便能力差一些也无妨,能力可以培养,忠诚却不能。
      能从十几万大军围堵中杀出,能力也不会差到哪去。
      “殿下……属下无能……未能守住常山……”苏权泪流满面,身上的盔甲千疮百孔,还嵌着六七个箭头,血迹早已干涸,凝结在上面。
      李跃赶忙扶起,“燕贼十余万大军南下,汝父子能抵挡到今日,有功无过。”
      曹魏曾有兵法,敌军围城,能抵挡百日者,投降无罪。
      苏彦虽然只抵挡了十六七天,但不可一概而论,三国时,曹魏最强,抵挡百日并不难。
      如今梁国新立,燕国强盛,没有第一时间投降就不错了。
      毕竟苏彦不是自己的嫡系。
      “谢……谢殿下。”苏权语无伦次。
      李跃解下自己的外衣为他披上,“不愧是孤的子弟,来人,带下去好生疗伤,伤愈之后,再随吾征伐天下!”
      “领命!”苏权眼中闪过一道光彩。
      尚武堂就像一座烘炉,不断淬炼着他们的精神和意志,思想上的武器有时候比刀剑更锋利,这一点,李跃从不怀疑。
      华夏经过司马氏与士族们的祸害,最缺的就是蓬勃向上的精神。
      常山被攻克,燕军气势如虹。
      驻扎的鹿台的张平也加入到这场盛宴之中,与慕容垂一同南下,试图分梁国的一杯羹。
      燕军兵力再涨,将近十七万人马,号称三十万大军,邺城之北风声鹤唳,人心动荡。
      巨鹿、安平诸郡士民或南逃,或直接投降燕国,被迁往中山郡。
      “常山既克,那么巨鹿、安平、高阳等冀中诸郡将暴露于燕军兵锋之下。”崔宏满眼忧色。
      燕梁逐鹿,争锋河北,燕国先下一城,慕容垂的十几万大军腾出手来。
      邺城固若金汤,自然不惧,但邺城之东的诸郡,只怕难以抵挡。
      压力重新笼罩在李跃头上。
      燕国能打的人不止慕容恪,慕舆根、悦绾都是沙场宿将,更何况还有一个慕容垂。
      而李跃身边能独当一面者少之又少。
      魏山冲锋陷阵一把好手,崔瑾防守可以,进攻不足,徐成、高云等人都在成长阶段,这么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,李跃自然需要谨慎一些。
      这也是为何梁国整体上处于守势的原因。
      如今的局面,邺城大军不出,仅凭慕容垂的十几万西路军便能横扫冀中诸郡。
      而邺城大军一旦迎战慕容恪,不用问,不仅慕容恪的东路军会下场,蓟城的慕容儁也会动手。
      慕容儁并非手无缚鸡之力的皇帝,曾领兵大破段氏鲜卑而归。
      当年燕国攻打扶余国,慕容恪为前锋,慕容儁督镇诸军,兄弟齐心,灭了扶余。
      巨鹿、安平一线虽然有崔瑾布置的第二道防线,但慕容垂有十几万大军,身边都是名噪一时的名将。
      也就是说,必须有人挡住慕容垂的西路大军。
      李跃脑海快速闪过麾下诸文武,刘群、魏山、崔瑾、薄武、陈端、徐成、高云……
      似乎并没有人能与慕容恪、慕舆根、悦绾相抗。
      “来人,速去东阿召王猛回邺!”李跃低估了燕军的决心。
      慕容氏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,则是奔着灭国来的。
      连拓跋什翼健和张平都参与进来。
      常山既然攻破,东面传来消息,慕容恪动了,两万步骑绕过鲁口从章武郡南下,糜进、秦彪二人抵挡不住,慕容恪跨过鲁沱水,从河间直插安平郡。
      看他的架势明显是要与慕容垂会师冀中。
      而这两股人马在冀州中部会师,梁国在河北的疆域就被燕军一分为二。
      慕容恪、慕容垂可以一口一口的吞掉除邺城之外的所有郡县。
      甚至燕军可以清扫黄河各大渡口,将梁国斩成两截,更进一步,慕容恪、慕容垂、慕舆根、悦绾等将,随便一人跨过大河,将会是对梁国人心士气的一击重拳。
      慕容恪出手,又快又狠。
      两万步骑根本就不理崔瑾的拦截,左冲右突,总能找到崔瑾防线的薄弱之处。
      而如此漫长的防线,想要做到万无一失,也根本不可能。
      崔瑾、薄武将近五万的镇军对慕容恪两万步骑无可奈何。
      围又围不住,打又打不赢,守又守不住,进退失据。
      好在崔瑾面对慕容恪的挑衅,没有盲目出击。
      而吕护,就这么龟缩在鲁口城中,对城外的燕军视而不见,连他们的后勤辎重也放任不管。
      如今的鲁口已经形同虚设。
      吕护还恬不知耻的送来一封奏表,“……燕军势大,慕容恪名震天下,麾下两万大军皆是百战精锐,臣自知非恪之敌手,唯有为殿下守住鲁口,然城中乏粮,士气低落,还望殿下驰援十万粮草,一万牲畜,美酒若干……”
      放慕容恪两万大军南下,这厮还他娘的厚着脸皮来讨要封赏……
      见过无耻的人,但这么不要脸的,还是第一个。
      又当又立,表面上臣服于自己,实则在配合燕军的攻势。
      第三百三十三章 拜将
      吕护若是开诚布公,直接投了燕国,李跃敬他是一条好汉,佩服他狗胆包天。
      只要他敢反,城中至少一半的军将立即起兵反抗。
      但这么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,城中仇视燕军的将士也找不到借口。
      “殿下,王县令回邺!”亲卫前来禀报。
    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    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