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横刀十六国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横刀十六国 第220节
      这种谈话本来就没有多少意义。
      不过是互相打个照面,摸一摸双方的心思而已。
      慕容恪之所以能解决冉闵,最大的原因是摸透了冉闵的性格,一步一步将他诱入天罗地网之中。
      不过他这招对冉闵有用,对李跃则没多大效果。
      “慕容将军若愿意弃暗投明,某必以国公之位待之!”李跃让亲卫们大喊起来。
      “中原百战之地,李都督与江东反目,今又与我大燕兵戎相见,败亡之日不远矣,李都督天下豪杰,却不识天命,惜哉、惜哉!”
      这套老生常谈的说词,李跃都听出茧来,驱马向前,立于黄河边,涛涛河水在脚下流淌,李跃扬鞭北指:“大丈夫之志,当如大河滔滔不绝,不东奔到海,誓不回头!十年之内,某必率百万中原精锐,横扫幽燕,踏破龙城,届时再与阁下抵掌而谈!”
      得中原者得天下!
      这个时代,无论是关中,还是辽东、江东,都不可能跟一个整合起来的中原相提并论。
      中原所缺的是人口,是发展的时间!
      给中原十年,燕国何足道也!
      说完,便将长鞭抛入滔滔黄河之中。
      既然慕容恪的笑声能断断续续的传来,自己的这番言辞也能传过去。
      两岸忽然安静起来,只有呼呼的风声,以及黄河流淌之声。
      这天下间能率华夏崛起者,还有几人?
      以前摸着冉闵过河,现在掉坑里面去了,该自己站到前面去。
      做大事,就要义无反顾,舍我其谁!
      “李都督雄心壮志,真豪杰也,且看鹿死谁手,他日攻破陈留,再与都督面谈!”对面也毫不示弱。
      说完这句后,两边不欢而散,各自回营。
      对峙还在继续,邺城、鲁口都没有投降。
      崔瑾、贾坚从平原战场赶到黎阳,按照李跃的命令,并没有急着进攻。
      慕容恪麾下数万步骑,还有连环甲骑,平原野战,大不利于黑云军。
      他二人到来,大大减轻了白马、黎阳、枋头等地的压力,慕容恪的注意力也被牢牢吸引在白马。
      眼看着火候差不多了,李跃令高云率三千黑云军,带着自己的牙纛,从枋头渡河。
      枋头为大河南北枢纽,两岸遍布渡口,灵昌津(又名延津)、棘津、文石津、硗津等等,慕容恪的兵力被吸引在白马一线,无暇顾及其他渡口。
      李跃则令南军乘渡船,顺河而下,摆出一副随时将要进攻的架势。
      不过慕容恪毕竟是慕容恪,似乎早有防备,在各大渡口都布置了斥候,高云所部刚刚赶到硗津,便被燕军斥候发现,接着一支骑兵飞扑而来,在北岸以逸待劳。
      高云又趁夜转到棘津,依旧没逃过燕军斥候的双眼。
      行至河中,派出的先锋百余人,没有一个回来。
      两边再度陷入僵持之中。
      整个河北也陷入僵持状态。
      而河北细作传来消息,慕容儁从辽东召回慕舆根,统帅六万大军,即将支援黎阳前线。
      黎阳对峙,兖州的确有内线优势,却架不住慕容氏的财大气粗。
      如果慕舆根的六万大军进入河北,李跃即便北上,也会陷入燕军的重围之中。
      没办法,现在的兖州,还没有与燕国正面抗衡的实力。
      青州、徐州都是刚刚吞并,没来得及消化。
      时间又变得对慕容恪有利起来。
      皇天不负有心人,就在李跃决定发动渡河大战时,高云传来捷报,他绕开枋头,步行西进三百里,从荥阳板渚津渡过黄河,将李跃的牙纛插在河北大地上。
      然后鼓噪而进,没有选择支援枋头,而是直接向邺城进发,并且击退了慕容恪派来阻击的三千骑兵。
      燕军到了今日,早已成了疲军,战力严重下滑。
      而连环甲骑不是说出动便能出动的。
      这种重骑兵需要特定的战场,不适合远程奔袭。
      沿途城池,一见李跃牙纛,望风而降,高云得到补给,裹挟青壮万余人,向北进发,声势大振。
      慕容恪的严防死守终于破开一道裂痕。
      “慕容恪败了!”李跃望着河北笑道,心中对高云的评价再上一个台阶。
      渡河也就罢了,还选择直扑邺城,没有相当的眼力、大局观,绝做不到这点。
      仅凭这一手,高云便从将才侪身帅才行列。
      没有辜负李跃在讲武堂耗费的精力。
      不过慕容恪依旧如钉子一般在北岸挺着。
      但河北形势很快就发生重大变化。
      李跃的牙纛矗立在邺城之上,四方风云立变。
      常山人李渎率先起兵,自称李跃同族,聚集部曲四千余众,攻袭燕军粮道,焚毁粮食,掠杀民夫。
      广宗乞活军仿佛打了鸡血一般,一拥而出,三万人马直扑黎阳而来。
      中山人苏林举郡而反,自称天子,截断慕容恪后路,并与赶来的慕舆根大战,居然互有胜负,几次击退慕舆根的大军。
      鲁口王午也不甘示弱,自称安国王,继续与慕容垂死磕。
      瞬间,慕容恪陷入重围之中。
      尤其是苏林、李渎两路,一个在中山,一个在常山,等于截断了慕容恪的后路。
      到了这种地步,慕容恪不得不退。
      中山若是被堵死了,慕容恪这几万燕军精锐就成了瓮中之鳖。
      北岸,燕军大张旗鼓的拔寨,还敲起了战鼓,吹起了号角。
      李跃率两万黑云军渡河,跟在慕容恪身后。
      燕军皆为起兵,要退早就退了,却不慌不忙,走走停停,仿佛故意在等李跃咬上去一样。
      黑云诸将纷纷求战,“都督,燕军仓皇而退,正是掩杀之时!”
      “擒杀慕容恪,则断燕国一臂也!”
      十几员黑云将拜在里面面前,眼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。
      “尔等可有破连环马之良策?”李跃一句话就堵死了他们的请战。
      燕军虽退,却并不慌乱。
      慕容恪用兵,岂会给别人可趁之机?
      在没有找到破解连环马的方法之前,李跃绝不会跟慕容恪野战。
      如今李跃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,没必要去冒风险。
      若是败了,大好形势一去不返,至于胜利,可能性微乎其微,慕容恪军中多骑兵,李跃麾下全是步卒,战场主动权在对方手上。
      李跃屯兵黎阳,任由慕容恪退走。
      第二百八十八章 入邺
      慕容恪退走,李跃等着邺城的太子制令。
      名不正则言不顺,李跃希望能名正言顺的吞并冉魏残余势力,如果他们识相一些,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。
      毕竟冉魏已经油尽灯枯,邺城以人为食,没有再坚持下去的必要了。
      等来的却是一道莫名其妙的制令:抚军大将军跃威武明断,慷慨而赴国难,驱除慕容,安邦定国,匡复社稷,于大魏有再造之功,即日进位齐国,赐羽葆、鼓吹,镇守齐地……
      制令的最后还让奉上五十万石粮食,以解邺中饥馑。
      李跃翻来覆去的看了即便,怀疑太子冉智是不是脑子不清晰。
      连如今的形势都分不清了么?
      不过仔细想想,也是理所当然,不见棺材不掉泪,刀没架在脖子上,就永远怀着一丝幻想。
      张生野拱手道:“太子年方十一,此令乃卫将军蒋干、龙骧将军刘崇、侍中缪嵩、詹事刘猗所出。”
      李跃原本想大家都体面一些,克制一些,如今看来是一厢情愿了。
      “刘群、董闰境况如何?”
      “两人逃回邺城,都被蒋干控制。”
      “看来这群人想最后挣扎一番?”李跃深吸一口气。
      慕容恪退走,邺城还有近百万人口,冉闵在颁布杀胡令之后,又突发奇想,任命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,试图缓和与胡人的关系。
      所以邺城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胡人。
      这些人对兖州对黑云军对李跃自然没什么好感。
      “传令,诸军集结,随某入邺。”李跃当机立断,不能给这群人喘气的时间,否则邺城又会有一场分裂。
      黑云军很快集结起来,崔瑾、贾坚各率部众在后,气势汹汹的向邺城进发。
      沿途所见,邺城周边的村落皆化为断壁残垣,放眼望去,荒草漫天,南风吹来,荒草扰动,惊起其中的风气走兽,露出草下发黑的枯骨。
      初夏的天气,却只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凉气。
      越靠近邺城,腐臭气息越发浓烈。
      即便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黑云军士卒,也多有不适。
      黎阳距邺城并不远,两天行军也就到了。
      望着军容肃整的黑云军,邺城大门乖乖的打开。
    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    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