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杀生道果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杀生道果 第133节
      其中京营驻扎在京师云京城郊外的天子岭。
      号称:京营一出,四方慑服。
      大炎道兵三十六营中的大部分都隶属于京营,聂红缨和其麾下的一局【白虎锐士】,便是从天子岭出发,一路护卫冬官来此。
      而在半月之前。
      朝廷接到洛阳城中群邪聚集的奏报之后,立刻就近抽调了一只边军前来洛阳防卫。
      除了小部分三十六营【铁骑营】的道兵之外,主体则是一支总数为2700人的火器营。
      配备霹雳炮1800杆(步兵火铳),合用药4500斤,重八钱铅子50万个;
      大连珠炮100杆(多管火铳),合用药400斤;手把口200杆(炮兵防身用手铳);盏口将军80位(野战重炮)。
      足够一场大战所用了。
      “壮哉!”
      “有此兵锋,邪魔外道不值一提!”
      就连巡城到此的宋知府和崔指挥使,看到此军也不禁心中一松。
      只因普通兵卒在面对【道兵】和术士时,几乎毫无反抗之力。
      所以自从大炎太祖皇帝起兵之初,得到了“太乙玄兵道”的鼎力相助后,便开始大肆发展各种火器。
      时至今日在边军的步兵之中,火器的装备率已经超过了五成。
      也许在野战之时,这些装备着火器的兵卒,依旧只能被机动性极强的非人【道兵】屠杀,但是驻守城池、关塞的时候却有大用。
      最重要的是,养火器远比养【道兵】便宜百倍!
      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即使到了现在,各地灾荒不绝、起义不断,但大炎王朝的实力依旧是毫无疑问的当世第一。
      有着在正面对决中,扑灭境内任何一家道派本山道观,而自身只是轻伤的恐怖军力。
      否则,外面那些邪魔外道们哪里还需要四处拱火,派人试探虚实?
      早就并肩子一哄而上,将这庞然大物分而食之了。
      城隍庙外。
      为了自家那个不学书画女红,偏偏学了一肚子武略兵法、忠君为民,现在还要学人家仗义死节的死心眼妹子。
      武翼将军聂人熊带着自己三位亲信属下,强忍着“龙气法禁”对道功的剧烈消磨同样守候在了这里。
      “唉!红颜巾帼羞煞男儿!”
      看着女将的背影,这黝黑的“熊罴”不知是该欣慰,还是该头疼地深深叹了一口气。
      咚!咚!咚!
      转身就在自家三个属下的头上各自敲了一下,让他们也将觊觎自家妹子的目光给收了回来。
      一墙之隔的城隍庙正殿中。
      白发苍苍的冬官正跪坐在神像之下,默默宁神祷祝,体悟着这龙气枢纽中的细微变化。
      五官灵台郎虽然能够施法,却显然不是会跟龙气剧烈冲突的术士之流。
      而是掌握着一种特殊法门——【文坛登龙术】的【儒士】!
      就跟祝由科的咒禁博士施展祝由术一样,本质上都是在借法。
      只不过咒禁博士的借法对象一般是当地的人鬼城隍,而【文坛登龙术】借的则是“龙气法禁”。
      【社稷之术·五谷丰登】本质上也是大祭酒,借皇帝之手施展的【文坛登龙术】。
      因为施术消耗的是龙气国运,哪怕在国力最鼎盛时能施展此术的人数量极少。
      一般都是出现缺额,才会依次递补,绝对不会滥授术法。
      冬官蓦然睁眼,望着眼前的虚空低喝一声:
      “文坛如命将,可以持王钺!大衍易术!
      国运,推!”
      头顶顿时升起一座虚幻的文坛,无穷字符周流往复。
      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
      分而为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,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挂……”
      其中一条条游龙或在田,或在渊,或在天……
      渐渐在空中组成一副六爻卦画。
      【文坛登龙术】正是以一点心光构筑文坛,积累越厚,能力越强。
      冬官出身公羊学派,治的是《春秋公羊解诂》和《易经》,也是整个大炎朝廷最精于此道的数人之一。
      然而,就在卦画成形的同时。
      洛阳城早已经关闭的城门口外,却忽然跳出来了七八个总角小儿,他们齐声唱起一首歌谣:
      “冲风冒雨去还归,役役劳身似燕儿;衔得泥来成垒后,到头垒坏复成泥!”
      唱完之后,从门缝儿里钻进城门,一溜烟儿地四散而走。
      随即,同一首歌谣开始盘旋在整个洛阳城的上空。
      似乎这儿在唱,那儿在唱,人人都在唱。
      看到这种古怪的景象,一河之隔的山头上,王远不禁瞳孔一缩。
      桃仙娘更是直接失声惊呼:
      “是无解的诡异:唱谣小儿!教门出手了!定是专注造反上千年的无生道!”
      随即,王远头顶的劫气,也在此刻再次开始凝聚。
      第一百二十八章 五谷难丰,尸体喘气
      此刻的洛阳城中早就已经戒严。
      虽然天气渐晴,路上却找不到一个行人。
      靠近城门口,地价极为便宜的某座宅子里。
      一位即使粗布荆钗却依旧风韵不减的妇人,攥着手帕在正屋里来回走动,不时看向屋外。
      “都到这个时候了,伯安怎么还没有回来啊?可急死我了。”
      旁边今日没有上值的朱风宪,倒是不疾不徐,坐在官帽椅上白了自己的妻子一眼。
      “急什么?先生已经知会过我,伯安早就被救出来了。
      现在全城戒严,无论是昨夜还是今晨,伯安就算是顺利回城也根本进不了城门。
      这个时候,说不定城外比被无数眼睛盯着的城中还要安全不少。”
      就在这时。
      “嗯?外面好像有动静?”
      朱风宪听到院门之外忽然传来一阵不太清晰的歌声,猛地站起身来,疾走几步来到门边向着外面看去。
      透过门缝却只看到一个不过八九岁的总角小儿,正从自家门前飞速跑过,一路又蹦又跳,嘴里还在唱着一首童谣。
      于是,他想也没想便推开院门,对那孩子叫道:
      “孩子,外面危险!快回家,别乱跑!”
      但开门之后,也让他完全听清楚了那小儿嘴里唱的是什么,顿时脸色大变。
      “冲风冒雨去还归,役役劳身似燕儿;衔得泥来成垒后,到头垒坏复成泥!”
      作为正儿八经的读书人,朱风宪瞬间就听出了这唱的童谣,实则是一支求卦时的下下签!
      燕子衔泥筑巢,巢穴又重新化作泥土,比喻:白忙一场,徒劳无功。
      暗指何事?
      今日整个大炎最紧要的事情,自然非眼前正在进行的【社稷之术·五谷丰登】莫属!
      这个时候唱这种童谣,就好像旁人喜气洋洋地过八十大寿,他却专门跑进去“送钟”一样。
      晦气,大大的晦气!
      “嘿!那小孩,到底是谁教你唱的这首童谣?”
      然而,那孩子却理也不理,飞一般地跑掉了。
      随即。
      朱风宪便发现那首童谣,正在他的脑袋里反复回放,好像黄钟大吕震动心神。
      直到一路冲出了他的嘴巴,让他也情不自禁地唱出声来:
      “冲风冒雨去还归……”
      当以城门为起点,全城东西南北都情不自禁唱起这首童谣来的时候。
      洛阳城上空的那道金色光柱也随之猛地一抖。
      不,不仅仅是洛阳城,而是大炎王朝境内所有的龙气光柱全都渐渐开始颤抖。
      只是有先有后。
      好像整体后劲不足,根本难以完成“以人心代天心”这种改易天地的伟力,马上就要被重新打回原形。
      简直一语成谶。
      正是衔得泥来成垒后,到头垒坏复成泥!
      就连洛阳上空的阴云也开始重新汇聚,阴雨复归。
      站在山头上的王远,将这一切都尽收眼底。
      虽然他对这次【社稷之术】可能不会顺利,早有心理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