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女知青在七零,祖宗秒送千亿物资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女知青在七零,祖宗秒送千亿物资 第207节
      村子里的人喜欢论辈分儿称呼,她是张家闺女,小一辈儿的人都会喊张大姑。
      “小六,你咋来了?”张喜凤意外地问,心里有种不祥预感。
      像是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登门,指定是有事儿。
      果不其然,被称为小六的人叹了口气,苦着一张脸道:“张大姑,我是来帮忙送信的,就张老栓家里没了,让你去吊孝。”
      “张老栓家?那个村西头梧桐树边上那户?”张喜凤诧异地问。
      这大过年的死了人,心里真是不得劲儿。
      小六立即应声,“是是,就是他家。张大姑啊,你想着过去一趟啊。我那什么,还得去别人家送信儿,走啦!”
      丢下这话,小六立即转身就跑。
      张喜凤啧了声,微蹙眉,“人这一辈子活着叫啥呀,说没就没了。婉儿你不知道,我那二大爷这辈子没享过福,是个苦命的呦。”
      宁宛也有些同情,不过她记忆里压根儿就没那么个人,伤感是不存在的。
      “妈,那去吊孝的话,带什么东西?什么时候去?”宁宛问。
      石桥村在隔壁村,走着也能很快就到。
      张喜凤想都没想,直接回:“明儿大年三十,今儿就去,带上一刀纸,一块帐子就行了。”
      一刀纸的话,宁宛理解,帐子是什么?
      “妈,什么是帐子?”
      “就做衣裳的布,我记得咱家还有两块不太好的料子是不?拿那样的就行。咱家跟他们家没多少礼,结婚生孩子都没通知过。”
      也就当年张喜凤的爹妈没了,张老栓家去吊过孝。
      宁宛知道张喜凤现在做事相当有分寸,也就按照张喜凤说的去找了布料。
      准备齐全,张喜凤自行离开家门。
      才出门口,张喜凤就遇到了大刚妈。
      “喜凤姐,你也是去石桥村不?”
      大刚妈上来热络地打招呼,跟张喜凤并肩。
      瞅了瞅她胳膊下夹着的帐子跟手里拎着的草纸,张喜凤挑眉,“你家跟他们家也有礼?”
      “有,我们这一辈儿没有,上一辈儿的有。天冷路滑,我婆婆年纪大了,怕她摔着,我就代替了。”
      大刚妈回应着,也开始感慨这人活一辈子不知道活的什么劲儿。
      俩人边聊边走,没多久就到了石桥村村西边的梧桐树边。
      大刚妈杵了杵张喜凤的胳膊,“喜凤姐,咱开始哭吧?”
      张喜凤点头,秒变脸,张嘴就带着哭腔,“我的个二大爷呀!你怎么就走了……二大爷耶~我的个二大爷……”
      大刚妈一愣,随后立即跟着哭:“呜呜,二大爷,二大爷……”
      张老栓家管事儿的听见院子外又传来动静,赶紧跑出来迎。
      听清楚张喜凤跟大刚妈的哭声,管事儿的眼睛一瞪嘴一张,小碎步跑的那叫一个溜。
      “错了错了,他张大姑,哭错了。二大爷还在,二大娘没了。”
      张喜凤:诶?
      大刚妈:啊?
      张喜凤擦擦飘泪的眼睛,又醒了一把鼻子,“那啥,小六送信儿说二大爷……”
      话没说完,张喜凤的脑海里闪现出小六去送信儿的画面:“二大爷家里没了。”
      哦,少听了一个字。
      大刚妈则是从头到尾就没见小六,是她婆婆没叮嘱明白男的死了还是女的死了,只告诉她来张老栓家。
      刚听见张喜凤哭,她也就随着一起了。
      “咳,误会误会。”张喜凤淡定说完,脸一拉,呈现出哭像,“二大娘呀,你怎么就这么走喽……我滴个二大娘呀,我苦命的二大娘……”
      大刚妈也赶紧跟上,捂着嘴开始哭:“二大娘呀,二大娘……”
      管事儿的在旁边跟着,“对,这回哭的对。”
      三个人一起进了院子,紧接着,院子里也传来了抑扬顿挫的哭声。
      ……
      次日上午。
      叶绍行带着仨儿子给宁知渔那边拉过去了电线,也安装了灯泡。
      收拾差不多的时候,叶爱军跟李桂芝竟然带着孩子来了。
      叶爱军骑着自行车,李桂芝坐后座,俩孩子挤在前面的大梁上,带来的年礼挂满了车把。
      叶绍行等人才从宁知渔那边回来,就瞧见了停在门口的老二一家。
      “咦?二哥二嫂来了。”叶亮最先开口,笑着走上前去。
      第249章 事儿精病好了
      叶绍行的脸上也露出喜色。看叶爱军的时候,比曾经亲近许多。
      一家人走上前,李桂芝站在自行车边上,推了叶爱军一把。
      叶爱军跟李桂芝同时出声:“爸。”
      “来了。”叶绍行回应一句,脸色还算自然。
      李桂芝又跟别跟叶爱国、叶超还有叶亮打了招呼。
      随后她细声细语道:“跟家里商量好了,中午在这边吃饭,晚上回去吃。”
      叶绍行等人皆是一讶。
      不等他开口,叶爱军脑子一热,忽然主动地补充,“那什么,带了干粮,也带了肉跟鸡,还有酒,还有罐头,还有……”
      叶绍行蹙眉,“行了行了,带干粮干啥?怕家里吃不起还是怎么的?”
      带些年礼来,叶绍行欣慰。
      干粮也带,他心里不舒服。
      往年老二一家过来,因为不会留下吃饭,从没带过干粮。
      自己儿子到家里还自备干粮,叶绍行憋闷。
      他绷着脸走进院子,这会儿不想搭理叶爱军。
      门口的人都有些尴尬,叶超开口道:“外面冷,别冻着了,咱先进去。”
      叶爱国也主动上前接过叶爱军的自行车,“我推,你领着孩子。咱爸不是冲你们,是村子里走了俩老师,咱爸气那事儿那。”
      李桂芝一愣,看了叶爱国一眼,原本有些不悦的脸缓和了神色。
      顺便接了这台阶,她道:“年前考大学的事儿吧,我们大院里也有个考上大学的。为了前途,老师走了也在情理之中。”
      “啊,是是。”叶爱国这次回的有些敷衍了,后面的词儿不知道咋接。
      再说本来这借口也是他编的,学校缺老师的事儿昨儿就解决了。
      叶超看着要冷场,又找了些关于厂子里的话题。同时他给叶亮使眼色,叶亮上前帮忙拿车把上挂的东西。
      因为有鸡蛋,叶亮倒是相当的小心翼翼。
      听见动静,张喜凤跟宁宛从屋里出来。
      家里其他人包括三小只在内,都不在。
      “二哥二嫂来了,快带孩子进屋暖和暖和。”宁宛热络招呼,不忘偷偷看向婆婆。
      昨儿婆婆还挑理,今儿就登了门。
      一行人进了堂屋后,各自找凳子坐。
      张喜凤心里舒坦,脸色不好看。
      “这是终于想起来爹妈,赶在年前来瞅一眼?”
      叶爱军张张嘴,不知道咋解释。
      李桂芝假装没听出来婆婆的阴阳怪气,细声细语回:“今儿年三十,吃团圆饭来了。”
      “啥?”张喜凤呆愣住,后知后觉地笑了一下,又立即收住表情,嘴上还不饶人,“早不送信儿,都几点了?大中午的准备团圆饭一点能吃肚里就不错。”
      “不着急走的。”李桂芝说着话,视线却一直盯着宁宛身上穿着的方格喇叭裤看。
      张喜凤又说了什么,她没听清楚。
      宁宛倒是一下就看穿了李桂芝的心思,“二嫂,我屋里放着图稿,待会儿捎着。”
      李桂芝面露喜色,点了下头,道了声谢。
      因为中午要吃团圆饭,所以这会儿就得开始准备着。
      酒菜什么的,叶超四兄弟去忙。水饺什么的女人们得着手准备。
      面是提前和好的,原本就打算年三十吃饺子来着。
      不过之前是晚上吃,现在提前吃一顿,晚上的不够再多和点儿。
      张喜凤揉面拽剂子,李桂芝擀饺子皮,宁宛负责包饺子。
      三个人配合的倒是默契,没多大会儿就包出来了一盖顶。
      家里人都,一盖顶自然不够,所以还在继续。
      “二嫂,我这裤子啊,除了这厚的妮子布料做,薄一些的料子也能做。到时候开春可以提议去南方的市场看看,有新料子可以大胆的尝试一下。”
      宁宛想着牛仔裤差不多就是年后开始兴起的,不过南方的都是成品裤子。
      她手里有设计图,不需要李桂芝去购买或批发人家的,只要能够进过来料子,自己就能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