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周天子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
      这真是得民心者,得天下啊!
      随着这战争规模越打越大,就如同几个高手在拼内力,谁都不敢撤手,只能不断地输入内力,就是赌对方先死。
      宋国也被迫征召更多的士兵、劳役,以及更多的粮食。
      这已经覆盖到宋国所有的阶级。
      关键,他们都不知为何而战?
      而宋国也没有做好打一场大战的准备,这国内工作做得并不到位,导致民间是怨声载道。
      只不过迫于齐国的淫威,大家也都只是敢怒而不敢言。
      而如今公子偃站出挑大梁,表示反对这种无谓的战争,要想郑国一样,选择中立,宋国国内的贵族纷纷拥护他。
      在民意的支持下,以及楚国的暗中支援,戴偃顺利成为宋国新一任国君。
      而戴偃上任的第一道政令,就是表示要撤出此次战争,宋国选择中立,同时下令前线士兵全部回国,并且要求楚国不准追击。
      对于这道政令,宋国子民是满怀期待。
      这楚国会不会放人?
      如果楚国放人,代表宋国中立成功,新国君是有能力带领宋国走向中立,远离战争。
      但如果不放。
      那就很是尴尬。
      放!
      还是不放!
      昭阳其实是有些犹豫的。
      虽然事先都已经商量好了,公子偃将会选择中立,并不是倒向楚国。
      但这年头谁讲信任啊!
      如今的身在巨阳的宋军,那就是楚军的盘中餐,煮熟的鸭子。
      要知道之前可还是宋军主动挑衅楚国的。
      楚国上下对宋国其实是满怀怨气。
      是不是趁机杀入宋国呢?
      不少楚国将军怂恿昭阳一举吞并宋国,然后趁势入侵齐国。
      由于外事皆有姬定做主,昭阳只是负责统兵打仗。
      昭阳也不敢擅自决定,但面对诱惑,他还是很心动,于是就找来姬定,他先是试探性地说道:“唉...我还以为这宋国会倒向我们,与我们一道攻齐国,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。”
      这事先都已经说好,如今昭阳却来了这么一句话,姬定岂不知昭阳在盘算什么,于是道:“大将军,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公子偃又有何理由说服大家拥护他?宋人拥护他,不就是想要退出这场战争么。”
      昭阳点点头,“那倒也是。”
      但语气中,却透着一丝不情愿。
      姬定又道:“大将军,即便公子偃算是在背后捅了齐国一刀,但是目前的局势,齐国仍然非常需要宋国,如果公子偃倒向齐国,齐国还是会对他张开怀抱,而同时也会令宋人明白,我们楚国想要吞并他们。到时,宋人必将齐心协力,与我们拼死一战,这情况可能比之前更加糟糕。
      此外,大将军莫不要忘记秦国与我们的战争还未结束,秦国就真的愿意见到宋国投向我们怀抱吗?此举真是可能会令我们楚国深陷困境。”
      听到这后半句,昭阳忽觉背脊发凉,是呀,如今秦楚只是被迫结盟,秦楚之间的战争尚未结束,不禁担忧道:“如今这局势对我们极为有利,这秦国会不会从中使诈?”
      姬定点点头道:“极有可能,秦国不愿见到齐国强大,但是更加不愿意见到我们楚国强大,毕竟咱们楚国如今可是与秦国挨上了。”
      昭阳又有一些不甘,道:“难道我们要白白错失这个良机吗?”
      姬定笑道:“那自然不是,战争并未结束,齐军主力可还在大梁,我们不可能在徐州撤兵,同时,我们也得配合盟军主力,针对齐军作战。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,齐国不一定会输啊!”
      昭阳点点头,道:“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      在这种情况下,进攻宋国,显然不明智的,原因还是那个原因,秦国和齐国自然都不愿意见到楚国吞并宋国。
      最终,昭阳下令,不允许追击撤退的宋军。
      宋军可真是流着一身冷汗,在往回撤。
      在一个山头上,姬定望着撤去的宋军,偏头向子让道:“老先生现在可以放心了吧!”
      子让松了口气,道:“还算你遵守承诺。”
      说着,他又瞧了眼姬定,问道:“你似乎心情不错。”
      “当然。”
      姬定点头道:“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,如今宋国中立,齐国必然在大梁支持不了多久,此次战争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的......。”
      子让问道:“难道你们不会趁机攻入齐国吗?”
      姬定皱眉道:“这还真说不定,如果趁机攻入齐国,秦国是得不到多少好处,楚国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,我猜想张仪会从中阻扰的,但如今我也不太敢保证张仪会怎么选择。”
      之前他失算过一次,故此他这回不太敢妄下判断。
      如今局势依旧非常复杂,怎么将这胜利果实揣入囊中,人人都打着自己算盘啊!
      但紧接着,姬定又道:“不过当前的局势,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有利的。”
      子让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      姬定道:“这一场战争打得每个国家都是支离破碎,战争结束之后,各国都需要恢复,而这就是我们墨者大展身手时刻,我们新会可以快速的在各国扩张。”
      子让突然瞧了眼姬定,道:“此次战争真的与你毫无关系?”
      姬定愣了下,旋即苦笑道:“老先生,向来都只有时势造英雄,从未有过英雄造时势,我只是想要抓住这个时机,这不能代表是我创造的时机。”
      时势造英雄!
      公子偃抓住了机会,故此他就是宋国的英雄。
      数万宋军竟然无损撤回到国内,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。
      公子偃也因此声望大涨。
      一举奠定他在宋国的地位。
      没有宋军在南边牵制楚军,齐国的菊花是完全暴露在楚军的铁枪之下,同时楚军可从魏国南部北上与正面盟军主力夹击齐军。
      面对这大好局势,昭阳都不想放过。
      毕竟削弱齐国对于楚国是大为有利,这楚国难就难在,秦齐两大强国刚好是东西两边,左右牵制,令楚国总是两线作战。
      如果能够直接消灭齐国,那楚国就是无敌一般的存在。
      面对如此诱惑,楚军上下都跟了鸡血似得。
      没了宋国的牵制,楚军主力汇合成两路,一路从襄陵出发,北上堵截齐军的后路,另一路继续进攻徐州。
      可真是风云变幻。
      齐国的情况顿时变得岌岌可危。
      十余万精锐之师,若是被楚军截断后路,可能就都得交代在大梁,要知道齐威王如今可还在大梁啊!
      太可怕了!
      故此当身在大梁的齐威王,得知宋国政权更迭,吓得是面色苍白,差点都没有晕厥过去。
      如今齐国并没有处于劣势,双方还是势均力敌,大家都在拼一口气,就看谁坚持不住,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,宋国国内发生政权更迭。
      这种失败,可真是让人最为不甘心的。
      “那该死的戴偃,寡人定要将其碎尸万段。”
      齐威王真是怒发冲冠,立刻向邹忌、田盼道:“你们立刻派军攻打宋国。”
      这一刀捅的可真是要命啊!
      邹忌赶忙道:“大王请息怒,如今我们得应该赶紧退回国内防守,如果这十几万精锐被敌军包围,那...那我们可就完了。”
      田盼郁闷道:“但...但是这贸然撤军,只怕前线敌军会趁势进攻,而后面又有楚军,这......!”
      说到这里,他都不敢继续想下去。
      目前齐国还不知道宋国到底是怎么打算,根据形势来看,宋国极有可能倒向楚国,那样的话,齐国都变得岌岌可危。
      楚军直接可以通过宋国境内,进攻齐国首都,亦可背上包围齐军主力。
      邹忌却非常冷静地向田盼说道:“将军赶紧率部分主力,前去阻拦楚军,掩护大王撤退,至于前线,由我来挡着。”
      齐威王、田盼惊讶地看着邹忌。
      你挡得住吗?
      前面可是十万秦军啊。
      如果田盼抽调人马去挡住楚军,那前线可能就会崩盘啊!
      邹忌拱手道:“臣绝不会令大王失望的。”
      正当这时,一人匆匆入得帐中,“启禀大王,成大夫回来了。”
      齐威王闻言,赶紧道:“快让他进来。”
      “是。”
      这成文规乃是在宋国负责后勤事宜的。
      不一会儿,只见一个四十来岁,面容消瘦,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入得帐内。
      不等他行礼,齐威王就问道:“如今宋国究竟是什么情况?”
      成文规道:“回禀大王,臣当时正在命人运送粮草,未来得及逃脱,被那公子偃擒住,不过公子偃并未为难臣,而是让臣来告诉大王,他只不过是顺应民意,不想与大王为敌,故此齐国留在宋国的粮草,他也会让人送过来,以及,宋国不会协助楚国入侵宋国,还望大王能够体谅他们宋人。”
      邹忌、田盼闻言,不禁是长松一口气。
      这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!
      如果宋国倒戈,对于齐国可能是致命的呀!
      但齐威王依旧是阴沉着脸。
      在他看来,这连施舍都谈不上。
      就如同背后被人捅了一刀,但对方又递上一块抹布,让他捂住伤口。
      简直就是羞辱。
      但是事已至此,他也只能先忍着,待秋后算账。
      田盼立刻率领一半主力前往南线应战楚军,掩护齐威王撤退。
      邹忌接管前线军权。
      他立刻将所有的将领都召入帐中。
      发给他们一人一块令牌。
      将军看着令牌,是一脸疑惑,上面写着的是一些县城的名字。
      邹忌立刻道:“你们立刻率领本部人马,撤往令牌上面地点。”
      将军听罢,大惊失色。
      哪有这么撤兵的。
      主动将兵力分散,这跟丢盔弃甲,狼狈逃窜,有什么区别。
      到时敌军趁势杀上来,他们将毫无抵抗力。
      “相邦,这......!”
      “这是命令,你们只需照做便是。”邹忌一挥手,打断了他们的质疑。
      “是。”
      待将军们离开之后,邹忌又叫来家臣梁柱,将一封信函递给他,“你立刻将这封信送去给张仪。”
      “是。”
      ......
      同样!
      盟军也被宋国的突然变节震惊了。
      还能这样。
      这幸福来的太快,盟军上下,都有些难以接受啊!
      公孙衍是喜出望外,疯狂地催促盟军出击,决不能放跑齐军的主力,只要前线先拖住齐军,等到楚军赶到,就可以围歼齐军这支主力。
      可惜统帅不是他,而是公子疾。
      不!
      如今的统帅,已经变成张仪。
      齐军已经命悬一线,胜利是唾手可得,而且是很难逆转的,在这时候,政治家又将登场。
      毕竟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。
      而张仪如今也有些慌。
      因为他并不知道宋国的真实情况,而姬定之前可是跟他说有破徐州之策,如今看来,这显然是一个谎言。
      那小子没有说实话啊!
      如果让楚国吞并宋国。
      张仪是断不能接受。
      这未免太可怕了。
      他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齐国,而是楚国,前一刻的盟友,又变回了敌人。
      他是第一时间派人去打听宋国的情况。
      在得知宋国选择中立,同时楚军并未进入宋国,只是兵分两路,一路进攻徐州,一路从襄陵北上。
      张仪这才稍稍松得一口气,不禁又道:“那楚相还真是我主的心腹大患啊!”
      对于姬定的这一招,他是既佩服,又担忧啊!
      这可真是釜底抽薪,不费一兵一卒,就直接奠定胜势。
      正当这时,一人入得屋内,“启禀主公,齐相派人送来一封信。”
      说着,便将信函递了过去。
      张仪接过来,拆开一看。
      真是满篇的脏话。
      邹忌怒骂张仪忘恩负义,虽然我们之间没有结盟,但一直保持着默契,就是共同针对楚国。
      如果当时不是我们齐国出兵楚国,你们未必能够守住巴国那半壁江山,而你们却又与楚国联合起来对付我们齐国。
      这不是忘恩负义是什么?
      而这也将打破秦齐牵制楚国的默契,如果下回楚国再进攻秦国,我们齐国绝对会袖手旁观。
      看罢,张仪呵呵笑道:“这老头骂人还真是厉害呀!”
      说着,他又喃喃自语起来,“如今削弱齐国的大好机会就摆在面前,若是放走齐军主力,可真是养虎为患。可若不放走齐军主力,届时齐国又拿什么去制衡楚国?”
      这真的很伤脑筋啊!
      此次战争已经告诉张仪,齐国有多么强大,秦国也不想齐国太强大,可问题是,如果围歼齐军主力。
      到时谁来制衡强大的楚国。
      三晋都已经打废了,齐国要是再被打趴下,楚国可真是白捡一个大便宜啊!
      秦国毕竟相距太远。
      邹忌这封信,表面上是怒喷张仪,实则是提醒张仪,秦齐制衡楚国,这是地理决定的。
      正当这时,公子疾突然到来。
      张仪赶忙将公子疾请入屋内,不等公子疾开口,便道:“将军来得正好,我正有事想与公子商量。”
      公子疾听得一愣,问道:“什么事?”
      张仪道:“如今齐国败局已定,将军认为我们可否在击败齐军的同时,趁机拿下韩国和魏国。”
      如果围歼齐国主力,那么齐国暂时无力与秦国抗衡,前线都是秦军主力,魏国已经奄奄一息,根本不可能挡住秦军,这确实是占领魏国的好时机。
      公子疾愣了愣,道:“这恐怕很难。首先,我们现在的补给多半依赖韩国和楚国。
      其次,我们并没有做这方面得准备,韩国和魏国也不会束手就擒,如果我们趁机攻占魏国,北方的赵国和南方楚国,甚至于齐国,都会向我们宣战,这可是非常危险的。
      除非我们与楚国商量好,尚有机会,但是这里毕竟相距咸阳甚远,楚国可能会更占便宜。”
      “是我想的太简单了。”
      张仪遗憾地点点头。
      要打一场灭国战争,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,秦国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准备,之前秦国的一切准备都只是为了打赢这场战争。
      可哪里知道宋国会突然变节,如果姬定事先告诉张仪,张仪可能会做这方面的准备。
      那么反过来想,楚国可能已经做好这方面的准备。
      张仪越想越觉得,不能这么干,突然他又向公子疾问道:“对了,将军来此是为何事?”
      公子突然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,立刻道:“哦,是这样的,齐军主力突然撤退,可是撤退的方式,有些怪异。”
      张仪问道:“怪异?”
      公子疾点点头,道:“齐军主力突然分散成数十股小队,撤往大梁以东的各个县城,如果我军现在杀上去,对方是毫无抵抗,故此许多将军认为该立刻出兵,全歼齐军这支主力,再南下配合楚军,歼灭齐军胜于的主力。但是我觉得这不太对劲,这样撤兵无异于自寻死路,故此前来询问相邦。”
      张仪想了一会儿,突然笑道:“邹忌这只老狐狸,可真是狡猾透顶啊。”
      念及至此,他又叹了口气,道:“罢了!罢了!既然我们无力占领韩魏,也就不能给予齐国致命一击,以免让楚国占了便宜。”
      说着,他便向公子疾道:“既然大家都要求出兵,那就出兵吧。不过公孙衍肯定会制止你的,若是他态度强硬,那也就不要勉强。”
      公子疾听得是云里雾里,道:“公孙衍一直都在催促出兵,他怎么可能制止我们出兵?”
      张仪笑道:“若是公孙衍不制止的话,那就出兵,可是我想,他一定会制止的。”
      公子疾不相信,回到大帐,他就召来各路将帅,布置追击的计划。
      果不其然,公孙衍立刻站出来道:“万万不可。”
      公子疾纳闷道:“之前犀首一直催促着出兵,如今怎又阻止我们追击。”
      公孙衍道:“难道统帅还未看出齐国的伎俩么。”
      公子疾问道:“什么伎俩?”
      公孙衍道:“齐军此番将主力撤退到各个县城,显然是想绑架我国子民,以此来阻止我军追击。而此番战争已经对我国造成巨大的伤害,吾王不想再令子民生灵涂炭,故此我们魏国将会派兵前去驱赶齐军,以免他们伤害更多的子民。”
      公子疾是目瞪口呆地看着公孙衍。
      咱们是老熟人了,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妇人之仁,这种好机会,都白白浪费。
      要不是张仪有言在先,公子疾非得好好嘲笑公孙衍一番。
      他也没有勉强,点头答应了下来。
      .....
      大梁!
      王宫。
      “反了!反了!寡人就知道这公孙衍不可信!”
      魏惠王得知公孙衍竟然制止盟军追击,气得是吹胡子瞪眼。
      被齐军围困了这么久,老头恨不得拆齐人骨,吃齐人的肉,喝齐人的血,不管怎样,肯定是要齐人血债血偿啊!
      惠施道:“大王息怒,此事怪不得犀首,是臣让犀首去阻止盟军出兵的。”
      魏惠王震惊地看着惠施,道:“相邦为何要这么做?”
      惠施叹道:“这都怪邹忌那老狐狸老谋深算,设下一个鱼死网破的圈套。”
      “鱼死网破?”魏惠王越听糊涂了。
      明明就是齐军狼狈逃窜,怎么就成鱼死网破了。
      惠施解释道:“如今齐军分散撤往我国东部各县城,如果盟军出兵追击的话,那届时齐军被歼灭了,而我们的大半领土,也就顺势会被秦军给占领了。”
      “......!”
      魏惠王猛然醒悟过来。
      齐国是豺狼,秦国可是猛虎。
      这请神容易,送神难啊!
      如今秦军十万主力正在大梁以北,还没有深入腹地,大梁以东全都被齐国占领着。
      一旦盟军追击,跟着齐军就能将魏国给占领,到时大梁又被包围了。
      惠施又道:“倘若齐军没有分散主力,以我国现有的兵力,恐难敌也,而如今齐军主动分散兵力,那么我军是占有优势的,也就不需要盟军帮忙,大王可立刻下令犀首派兵前去齐军,收复失地,如此也可以给我国子民一个交代。”
      魏惠王眼中一亮,是连连点头。
      邹忌其实给了魏国两个选择,要么大家就鱼死网破,要么你魏国就独占整块蛋糕。
      齐军主力一旦分散,也不需要盟军出击,魏军就能够搞定,那邹忌分散兵力,就是保证魏军自己就能够击败齐军,不需要依靠盟军。
      因为齐国现在最怕的不是打残的魏国,而是虎视眈眈的秦军,邹忌是宁可被魏国追击,也不愿意被秦军追击。
      这损失是肯定避免不了的,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啊!
      若由魏王亲自派兵收复失地,这对于魏王政权来说,可是一个很大的弥补。
      毕竟之前输得那么惨,就没法向子民们交代啊!
      这绝对是一份厚礼啊!
      惠施又道:“此外,大王还得赶紧派兵南下,与楚国夹击齐军主力,顺势将楚军挡在襄陵,但亦不可将楚军赶回楚国,毕竟秦军主力还在我国境内,楚军若在,秦军自也不敢妄动。”
      魏惠王这才想到,对了,如今可是有一群老虎在我家里。
      如今魏国真没有资格去考虑复仇,因为复仇就得依靠秦楚的力量,但秦楚也不是什么好人,一旦盟军攻入齐国境内,魏国不就成为盟军的公共厕所了吗,到时怎么将他们赶走啊!
      这当务之急,应该先保住自己的领土完整,那么既要制止秦军东进,同时也要制止楚军北上,但还得保证他们都在自己国内,相互制衡。
      说到底还是魏国已经被打得残废了,没有力量与秦楚任何一国抗衡。
      这胜利果实,没有一丝甘甜,还带着一丝苦涩。